14岁女孩与妈妈赌气留信出走
河源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所有者所有,转载如有侵权,烦请告知删除!
小魏留给妈妈的信
7 月25 日下午3 点钟左右,龙川县黄布镇松洋村的一名14 岁女孩小魏离家出走,走前留下一封给母亲的信,称外出打工。事发后,家人焦急寻找,并报了警,但直至记者发稿,小魏仍没有任何音讯。
事件:
误会妈妈,14岁女孩离家出走
阿弟,姐姐走了,照顾好妹妹,不要老打她。这里有一封信,帮我给妈妈,自己不准看。 留下这张纸条后,14 岁的女孩小魏离家出走了。小魏是龙川县黄布镇松洋村田龙里魏屋人,今年下半年升初中。在给母亲的信里,小魏说自己要去一个地方打工,挣到钱了就会回来。看到信后,小魏的母亲心急如焚,四处寻找,但问遍了女儿的同学和朋友,都没有任何消息。7 月28 日,魏妈妈向黄布镇派出所报了警,但至今没有进展。无奈之下,8 月1 日下午,魏妈妈在微信上发布了寻人启事,希望能得到广大网友的帮助。
小魏的母亲说,当天小魏没有什么异常的地方,与平时一样的勤快和沉默,出走前还给弟弟妹妹做了午饭。下午3点左右,魏妈妈因为身体不舒服在诊所里打针,小魏的弟弟妹妹去了隔壁的伯娘家里玩,家里只有小魏一人。小魏的妹妹回家发现姐姐不在,而桌上有一封信,并将信给了哥哥,即小魏的弟弟。据了解,在离家出走的前两天,小魏因为偷拿了伯娘的钱而被母亲说了几句。魏妈妈当时是这么说的: 你这么大了,我都教过你好多回,不要偷人家的钱,你为什么还要去偷?快点把钱还给人家。你现在还小,打工又没人要,自己挣不到钱。你要是有骨气就自己挣钱啊。 小魏在母亲说完这些话之后,并没有反驳,也没有表现出委屈与愤怒等情绪,在出走的当天因为母亲身体不适还主动帮母亲做了农活。魏妈妈说,可能是她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里。对于信里小魏说的 妈妈不给交学费和修单车的钱 的话,魏妈妈解释说: 这些话不是对她说的。在暑假刚开始的时候,她姑姑给了她一辆单车,很破,我就对她姑姑说这么旧的单车修了也没用。没想到她听到了,以为我不给她上学。
妈妈要跟你说,妈妈没有不让你读书的意思。每次你做错事,我都教你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,叫你好好读书,你也跟妈妈保证了会好好读书。这次的事情是一个误会,妈妈会原谅你的,你看到这个信息后就回家吧。妈妈爱你! 魏妈妈希望小魏可以看到自己的信息,早日回家。
分析:
父母与孩子缺少沟通
很明显,这位离家出走的女孩与父母之间缺乏沟通,或者沟通存在障碍。 河源市青少年心理成长服务站负责人李葵馨表示,青少年正处叛逆期,情感比较敏感,喜欢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,一方面不喜欢自己的隐私被别人窥视和打探,一方面又渴望被关注。这个时候,家长应该把他们看作更成熟的人,保持关心和关注,但千万不要过多地干涉,多与孩子沟通。
沟通还要讲究技巧。 最好你什么都不说,但如果你想要他的答案,则要用鼓励的形式来引导。 李葵馨表示,家长与孩子沟通,要以朋友的口吻,而非家长的口吻,学会当个倾听者,多听,少说。
★记者手记
近年来,青少年离家出走事件频发, 不管是因为叛逆、被骂还是其他, 这些都是出走的导火线,而背后的原因,还是因为他们和父母的关系问题, 沟通不够。
孩子需要沟通型教育,家长仅仅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是不够的,更要将平等、自尊、独立和自由等需要还给孩子。哪怕是为孩子好,各种发展规划和设想,也要充分尊重孩子意见,实事求是,相互协商,不宜要求过高,不能自我决断。孩子不是执行父母命令的机器,而是和父母具有平等人格的人。
通过沟通,释放孩子的各种内在压力;通过沟通,走进孩子内心,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,成为孩子的心理朋友、成长伙伴;通过沟通,更将家长的要求默默传达过去,给孩子出谋划策,让孩子得到循序进步。只要家长将孩子当做无话不谈的朋友,出谋划策的高参,相互信任的伙伴,成为孩子的 心理导师 和 情感朋友 ,离家出走之类的悲剧就一定可以避免。
7 月25 日下午3 点钟左右,龙川县黄布镇松洋村的一名14 岁女孩小魏离家出走,走前留下一封给母亲的信,称外出打工。事发后,家人焦急寻找,并报了警,但直至记者发稿,小魏仍没有任何音讯。
本报记者 郑婷影 见习记者 杨容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河源新闻网独家稿件,如需转载,请注明出处,否则后果自负
商务合作联系网站管理员(QQ/微信:10117807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相关热词搜索:
上一篇:
下一篇:
河源翻译公司推荐阅读
随机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