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胞胎脑瘫愁煞两代人
河源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所有者所有,转载如有侵权,烦请告知删除!
在龙川铁场镇谷前圩富坑小组,李来新的一对双胞胎孙子已经整整6 岁了,不会说话,不会表达情绪,也听不懂别人的话,有时候哭闹不休,让这个70 多岁的老人常常感到无可奈何。而他的儿子儿媳为了能继续给两个脑瘫...
在龙川铁场镇谷前圩富坑小组,李来新的一对双胞胎孙子已经整整6 岁了,不会说话,不会表达情绪,也听不懂别人的话,有时候哭闹不休,让这个70 多岁的老人常常感到无可奈何。而他的儿子儿媳为了能继续给两个脑瘫孩子治疗,迫不得已离开家乡到惠州打工。6 年来,为了孩子的治疗,他们奔波于北京、广州等地,花费了不少医疗费,但孩子的病情却没有好转。两个孩子慢慢长大,爷爷、奶奶则在慢慢老去,这样的日子还能持续多久?
产下双胞胎儿子,欲喜还愁
富坑小组距离铁场镇谷前圩4 公里,地处偏僻,跟李来新家一样,村民耕种的田地大多为山坑田。今年晚造,李来新家种植水稻两亩,大约能收稻谷1000 多斤,这是祖孙4 人半年多的口粮。李来新在家照看两个孙子,妻子到田里收割晚稻。对李来新而言,水稻是必须种的,这是他一家子的口粮来源。
2008 年8 月8 日,李来新的儿媳妇生下一个孙女,随儿媳入了中径村富坑小组的农村户口;后来儿媳妇又在2010 年生下双胞胎儿子,随父亲上了谷前居委会的居民户口。据李来新的儿子、孩子的父亲李勇军介绍,妻子生下双胞胎,本来是全家人应该开心的事情,但不久却成为一种担忧。经过几个月的观察,他们发现,孩子竟然与其他孩子不同,带去广州儿童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脑瘫儿,且两人的症状都一样。
之后整整6 年的时间里,夫妻俩带着孩子到上海、北京、广州等地四处求医。他们没有向政府申请过一次救助,这不是他家不愁钱,而是有好心人和亲戚朋友的帮助,他们才能支持到今天。
因病致贫,一家人围着孩子转
采访中,李来新告诉记者,6 年多来,为了医治、康复这对孙子,家里已经变得穷困潦倒。李来新的房子是一栋两层半的小楼,矗立在半山腰,外墙红砖裸露,里面还来不及装修就住了进去。前两年,他们家被列为扶贫帮扶对象,在驻村干部及镇政府帮助下,才在原来一层的房子上加盖到两层。
为了生活,李勇军夫妻俩忍痛把两个儿子留在家中,交给年老的父母照顾,到惠州打工。每当想儿子时,夫妻俩轮流回来探望,目的是节省路费。今年中秋节跟国庆假期,夫妻俩分别回来,在家里待了一天陪伴孩子,次日就匆匆回到惠州工作。李来新每天在家照顾两个孙子,他68 岁的妻子则需要每天到田里干活。
不愿放弃,期盼能够得到帮助
其实,前两年,两个孩子曾在当地脑瘫儿童康复中心机构进行过康复训练,但效果不明显,只能带回家照顾。最近,已经无路可走的李勇军流着泪向有关部门求助,他在信中写道:能借的已经借过了,给了我们的,我们还不起了。
李来新也说,自己与老伴长年劳作,加之夜晚照顾孩子休息不好,早已出现腰椎突出的症状,兼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压等疾病。孩子一次次病情发作,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次次打击。
李勇军说,他们一家已经债台高筑,欠着人家七八万元也无力偿还,每个月的工资除了还债,再也没有能力送孩子去治疗、康复。今年1 月起,李来新一家6 口开始享受低保待遇。中径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李学文称,该村将会对李来新一家给予关注,凡有机会都予以扶持。
本报记者 吴奕镇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河源新闻网独家稿件,如需转载,请注明出处,否则后果自负
商务合作联系网站管理员(QQ/微信:10117807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相关热词搜索:
上一篇:
下一篇:
河源翻译公司推荐阅读
随机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