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登门拜年到网络拜年 方式在变,但温情不变
河源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所有者所有,转载如有侵权,烦请告知删除!
不要群发信息了,跟我拜年的正确方式如下,谢谢合作。除夕当天, 80 后晓辉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,配图是一个66 6 元的微信红包,抢红包俨然已经成为春节里拜年的最普遍的方式。有人说这样的拜年方式显得
不要群发信息了,跟我拜年的正确方式如下,谢谢合作。 除夕当天, 80 后晓辉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,配图是一个66.6 元的微信红包, 抢红包 俨然已经成为春节里拜年的最普遍的方式。
有人说这样的拜年方式显得年味淡了,NO,我觉得抢红包的拜年方式很热闹。 晓辉说,小时候登门拜年有诚意,现在的微信拜年有新意,方式在变,温情不变。
微信红包成了拜年新风尚。
上世纪90年代
步行一个钟去拜年贺年卡片见证友谊
晓辉家在东源一个小山村,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拜年,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年初二到外婆家拜年的事。 一大早,妈妈就起床准备,带上鸡、红烧肉、糖果等年货,一家四口,吃完早餐就出发,穿过很长的田埂路,要走一个钟,才能到外婆家。 晓辉说,那条田埂路,一如乡野所有的田间阡陌,弯弯曲曲,坎坎坷坷,但带给他们姐弟俩太多乐趣,一路上,他们边走边玩,摘野花、玩水田,可欢了。 记忆中,好像大年初二都是阴雨天,又冷又下雨,泥路更泥泞了,往往到了外婆家,新衣服就变成了泥衣服。 晓辉笑着说。到了外婆家,外婆就会抓一大把糖果瓜子放在他们姐弟手里,一人一个红包,晓辉就跟表姐表弟到村里欢跑了;大人们则会坐下来喝茶、吃吃小点心,好好聊聊天,准备丰盛的午饭。
小学的时候,同学间还流行送拜年贺卡。 晓辉说,那时候,到商店买好贺卡,工工整整写上自己的祝福语,只送给最要好的朋友,那是友谊的见证。
本世纪初
短信拜年手指按得发酸
晓辉的第一个手机是上大学时买的,那是2004 年,当时手机流量的价格高得飞起,于是发短信成为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功能。记得大学的那3 个除夕,从上午开始,晓辉就翻出通讯录里面的联系人挨个发短信送祝福,量身打造,再分类群发,往往能获得对方的 真人回复 ,一个白天发下来,手指往往都按得发酸。接近凌晨时,手机还有集中式短信轰炸,由于网络拥堵,在除夕夜发送的短信对方很难即刻收到,很多短信延迟发送成功,往往第二天一早醒来,手机里又会是一堆堆的祝福短信。后来,在短信这种纯文本形式的基础上,能加入音频、图片等多媒体内容的彩信渐渐火了起来,彩信拜年可酷了。
如今
微信拜年形式丰富多样
如今,方便快捷的微信流行起来,微信基本不存在延迟和信息滞留,即使是除夕夜发给朋友的拜年微信也能秒到,伴随微信拜年一同兴起的 抢红包 更是成为过年必备环节。 现在过年,最忙的是抢红包,连80 多岁的爷爷也抢得不亦乐乎。 晓辉说,现在春节期间祝福的方式更加丰富,他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。 关系较好的朋友和长辈,条件允许的,登门拜年,太远的打个电话,发个短信;普通朋友和同事之间就很随意了,发红包也好,发微信也好,录小视频也好,祝福一样到。 晓辉认为,祝福的方式会不断演变,但通过祝福传达的心意不会变。
本报记者 郑婷影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河源新闻网独家稿件,如需转载,请注明出处,否则后果自负
商务合作联系网站管理员(QQ/微信:10117807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相关热词搜索:
上一篇:
下一篇:
河源翻译公司推荐阅读
随机文章